「醫生,我需要驗蠕形蟎蟲嗎?」

「醫生,要怎麼檢查?」

「檢查會痛嗎?」

「當天能知道結果嗎?」

以上問題,蔡醫師一次回覆大家

真的不要害怕驗蟲,只要五分鐘就好!

誰需要驗蠕形蟎蟲?

蠕形蟎蟲症具有下列特色

  1. 皮膚容易敏感、泛紅、刺癢、脫屑
  2. 具有毛孔粗大、丘疹、膿皰、血管擴張等皮膚變化
  3. 危險因子是長期塗抹類固醇藥膏

診斷標準是

1×1公分的皮膚,檢測出超過5隻以上的蠕形蟎蟲

蠕形蟎蟲躲在哪?

毛囊蠕形蟎Demodex folliculorum

平常生長在我們的毛囊中,以吃皮脂為生

讓我們來看上面圖示

圖A:病患臉部粗糙且毛孔粗大

圖C:放大可見毛囊口白色細屑

圖D:白點其實就是塞滿毛囊開口的毛囊蠕形蟎

圖E:顯微鏡下的模樣

所以重點檢查區,自然就是「毛囊開口」

蠕形蟎蟲檢查,

就是選取臉部1×1公分的皮膚

檢驗毛囊中蠕形蟎蟲的數量

整個檢查大約需要「五分鐘」

就可以判讀報告了

蠕形蟎蟲檢查三步驟

步驟一

在採檢處擦上護膚油

用以潤滑皮膚和吸附蟎蟲

步驟二

採檢蟎蟲

蔡醫師最常使用「大拇指擠壓法」

挑選兩個1×1公分的區域 (左右臉頰各一)

推擠毛孔內的蟎蟲,讓它被吸附到表面的護膚油裡

再將檢體抹在載玻片上用顯微鏡判讀

整個過程,會有輕微疼痛

採檢處會輕微泛紅,慢慢就會退掉

另一種聽起來有點恐怖的採檢方式是

「快乾膠黏貼法」

先在玻片上用筆畫上1×1公分的方格

背面滴上一滴快乾膠

之後黏貼在病人臉部

兩分鐘後取下判讀

(同樣步驟做兩次)
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列Youtube影片

「快乾膠黏貼法」

因為大部分需要檢查的病患都是敏感肌膚

為了好好保護病患的每一寸肌膚,

蔡醫師都是優先選擇「大拇指擠壓法」。

步驟三

將製作好的抹片,放到顯微鏡下判讀

左圖:

中間黃色的團塊是毛囊口粉刺角質,

旁邊長條黑白相間的就是毛囊蠕形蟎,畫面中共有27隻

右圖:

高倍率下可見

毛囊蠕形蟎有四對腳和長長的尾巴

妳也有這些問題嗎? 一定要來檢查!

這四張圖是蔡醫師在門診

最常碰到的蠕形蟎蟲症患者的皮膚變化

包含毛孔粗大、血管擴張、發炎丘疹、發炎膿皰

如果妳也有這些問題

一定要來檢查!

參考文獻

  1. Rosacea and Demodicosis: Little-known Diagnostic Signs and Symptoms. Acta Derm Venereol. 2019 Jan 1;99(1):47-52.
  2. Two Consecutive Standardized Skin Surface Biopsies: An Improved Sampling Method to Evaluate Demodex Density as a Diagnostic Tool for Rosacea and Demodicosis. Acta Derm Venereol. 2017 Feb 8;97(2):242-248.
  3.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4D8DrZArgRg

門診掛號請點我

蔡醫師的FB粉絲團,照顧您的皮膚大小事